移至主要內容區
:::

重大主題:經濟績效

重大原因

  • 隨著國際貿易因政治情勢,逐漸由多邊主義轉為保護主義,使得跨國供應鏈及區域分工模式發生改變,也影響各區域海運裝卸量,此外港務公司身為國營企業,亦肩負協助能源轉型、帶動觀光之任務。 
  • 本公司負責臺灣各國際商港經營管理,肩負國家港埠建設及經濟發展之重要角色,持有之資金應妥適規劃配置以投入港埠建設,須維持健全之財務體質並保持適當的流動性,並配合本公司營運、業務發展計畫及港埠建設需求進行調度後,規劃得適度投資金融資產,以創造本公司業外財務收入。

影響與衝擊

正面影響: 
港務公司面臨國際貿易趨勢、政治情勢等因素影響,以多角化經營並持續強化港埠設施,支持航港產業鏈與能源產業發展,提升港埠集團整體營運績效,對經濟面有實際正面影響。

政策/策略

  • 依行政院核定版之五年計畫(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11-115年),積極朝多元化營運模式發展,拓展港埠經營業務範疇,鞏固臺灣國際商港在海運市場之競爭力,並配合政府政策,推動港區建設。 
  • 依本公司「理財資金運用管理要點」及「理財資金運用管理作業程序」訂定年度資金運用管理計畫,並提本公司董事會通過後據以執行相關金融資產操作事宜。 
  • 持續關注國際會計準則及稅務相關法規,編製允當表達之財務報告及揭露重大財務資訊。

預防或補救措施

  • 每五年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提出我國「商港整體發展規劃」報告,剖析我國港埠運輸發展趨勢及挑戰,研訂我國商港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策略,並作為航港局與港務公司建設計畫的上位指導。 
  • 轉投資事業績效如出現重大差異、經營績效不佳,或與港務公司投資目的不符之情事,將要求轉投資事業或法人代表儘速提出說明及改善方案。 
  • 本公司依年度資金運用管理計畫據以執行相關投資事宜,倘財務收益不如預期,本公司將透過每 周資金運用小組會議檢討並調整投資策略。 
  • 提供多元申訴管道,如公司信箱(另開新視窗)

管理評量機制

  • 定期向交通部進行工作考成報告、施政績效報告,交通部並藉由年度決算報告,評估本公司下一年度之預算,及業務計畫之可行性,必要時亦將動態調整各項目之目標或執行方案,經行政院核定修正計畫後實施。另為掌握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11-115年計畫推動期程及辦理情形,每年度定期檢視前揭計畫執行狀況,並訂定年度檢核作業計畫,俾國際商港整體規劃之推動與落實。
  • 按月彙整收支及損益情形提報至本公司主管會報,俾利公司管理者掌握公司財務資訊,並管控預算執行情形。
  • 本公司透過年度資金運用管理計畫,訂定資金規劃、收益目標、金融資產配置額度以及交易授權層級。

績效與調整

  • 合併營業收入237.71億元,較年度營收預算目標220.95億元成長7.58%。 
  • 主要營業項目停泊、曳船、裝卸及倉儲業務設定預算目標,達成率為100%。 
  • 轉投資事業認列4.96億元收益,達成4.51億元之預算目標。 
  • 每周召開資金運用小組會議檢討與調整投資策略,每月研擬資金運用分析報告追蹤財務績效,以達財務收益目標4.2億元。 
  • 財務收益7.14億元,達成當年度資金運用管理計畫所訂之財務收益目標。

重大主題:綠色投資

重大原因

環境保護議題日益重要,除企業主動投入資源改善環境外,因應企業港區綠色投資需求,港務公司主動盤點資金、土地,同步投入綠色投資,包括投資永續發展相關債券、提供土地供綠能產業進駐及投資離岸風電相關綠能產業。

影響與衝擊

正面影響:綠色投資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並應對氣候變化,對環境與經濟具有正面影響。 

  • 理財資金投資於經我國金管會核定之永續發展相關債券(以下簡稱ESG債券),有助於企業發展可持續環境項目,如綠色能源、節能工程、清潔運輸、生態保護等。 
  • 提供土地鼓勵綠能關聯產業進駐。 
  • 轉投資子公司參與離岸風電相關業務如運維、裝卸、專業人員訓練等作業。 

政策/策略

  • 結合轉投資事業參與離岸風電業務,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輔導協助轉投資事業業務推動,以維護轉投資事業穩健經營。 
  • 港勤公司以臺中港作為離岸風電運維基地,經營管理商辦、倉儲、泊位等設施,並提供人員運輸船及駁船運輸等全方位離岸風電運維服務。 
  • 重工公司於離岸風電運維服務中因應風機零組件「超長、超寬、超重」之特性,提供離岸風機大型零組件陸上吊裝及運輸作業等統包式運輸專案服務。 
  • 風訓公司於臺中港區興建具國際標準之「臺灣風能訓練中心」,引進國際風能組織(Global Wind Organization, GWO)訓練課程,提供風電產業在地化及優質之訓練服務。 
  • 理財資金可投資於經我國金管會核定之永續發展相關債券(以下簡稱ESG債券),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預防或補救措施

  • 配合環保永續規定,納入招商文件範本文字。 
  • 透過股權管理,提供相關資源,輔導協助各轉投資事業提升經營績效,以維護投資權益。 
  • 轉投資事業績效如出現重大差異、經營績效不佳,或與投資目的不符之情事,將要求轉投資事業或法人代表提出說明及改善方案。

管理評量機制

  • 港務公司定期追蹤各轉投資公司營運績效,並依公司治理程序執行股權管理,透過召開董事會會前會或業務聯繫平台會議討論及掌握轉投資事業重要業務。 
  • 由於金融市場變化快速,若遇市場變化,本公司將依市況即時檢討ESG債券持有情形,未來亦將持續尋找投資ESG債券之機會。 
  • 依據「商港法」及其子法「公民營事業機構投資興建或租賃經營商港設施作業辦法」等相關上位招商法源,據以辦理相關商港招商作業。

績效與調整

  • 風電人才相關課程發證超過3,800張,連續5年度(2019-2023年)發證量市占第一。 
  • 持有ESG債券約占債券總部位10.45%,較2022年(6.21%)成長。

重大主題:資訊安全、客戶隱私

重大原因

  • 港務公司肩負維持國家港口運作及提供港埠經營服務之雙重角色,透過建構安全資通環境,可有效維護港埠設施安全及提升營運品質。 
  • 港務公司為資通安全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項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特定非公務機關,且訂有相關應辦事項及罰則需遵守。 
  • 港務公司需依賴核心資通系統正常運作以使核心業務順利營運,故需著重核心資通系統之資通安全相關風險管控。

影響與衝擊

負面衝擊: 
對經濟及人權(包含人群)面向具有實際負面衝擊,常見如系統遭利用漏洞入侵,或資通設備遭植入病毒程式等。

政策/策略

  • 港務公司向來以「顧客導向」為核心價值,重視客戶意見與需求,並提供靈活之營運模式,強化港埠設施與服務,亦建置資通安全環境以保障客戶相關資訊不受侵害。 
  • 港務公司與客戶間之窗口服務及紙本作業,隨著時代變遷,港區業者與港務公司之相關港棧業務申辦及計費等作業,均已轉換為電子化系統操作(例如:臺灣港棧服務網),為尊重客戶隱私,對於客戶資料蒐集、處理及運用等,皆遵循個人資料管理法及資通安全管理法。 
  • 港務公司資訊安全政策為落實程序管理、遵循法規規範、預防重於應變、確保資通安全。 
  • 港務公司依法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 
  • 取得ISO 27001:2022版(新版)驗證。 
  • 組織設置資通安全長及資安專職人員辦理資安業務。 
  • 持續落實資安作為以符合資通安全管理法相關規範。

預防或補救措施

  • 因應可能影響資通系統機能運作,構成資通安全政策威脅之資通安全事件,港務公司已建立通報及應變機制。 
  • 皆依循ISMS(IS-TW-02-014)矯正及預防管理程序書進行各項發現或缺失之預防與改善。 
  • 配合交通部辦理社交工程演練及額外自辦社交工程演練。 
  • 依循ISMS(IS-TW-02-005)人員安全與教育訓練程序書,辦理資安專職人員、資訊人員及一般使用者及主管資通安全教育訓練。 
  • 提供多元申訴管道,如全球資訊網/網路服務/意見信箱。

管理評量機制

  • 依ISO 27001規定,每年重新進行風險評鑑作業,並定期辦理內部稽核及外部稽核作業。 
  • 由資通安全長召集資通安全管理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管理審查會,審查當年度(IS-TW-04- 003-ISMS)有效性量測表所定各項指標執行結果,並訂定次年度(IS-TW-04-003-ISMS)有效性 量測表之指標。

績效與調整

  • 通過第三方驗證,取得ISO 27001:2013國際資安認證。
  • 為控管出租場域之資安風險,港務公司已將資安規範納入契約範本。
  • 資通安全長主持1次管理審查會,達成ISMS(IS-TW-04-003)有效性量測表各項指標。並訂定 2024年度(IS-TW-04-003-ISMS)有效性量測表之指標。 
  • 無客戶隱私受侵害之案件*

*註:無客訴案件統計來源:2023年各港港埠業務座談會蒐集之議題


重大主題:法規遵循

重大原因

  • 恪守國家法規,精進公司治理制度,使公司永續發展,是身為國營企業必要的基本條件之一。 
  • 提供安全作業環境是確保工作者得以永續提供生產力的首要條件,是以為掌握職業安全衛生相關法規規範及利害相關者對職業安全衛生議題的要求,進而適切調整期使公司運作符合法規基本要求及利害關係人需求,是遵守職安法規的必要作為。

影響與衝擊

負面衝擊: 
如未能建立員工法遵意識與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使公司曝露於觸法風險之中,可能導致公司社會形象受損、利害關係人信心降低,整體經營效能不佳等,進而對經濟及人權(包含人群)產生負面衝擊。

政策/策略

  • 針對社會經濟法規與永續議題,港務公司依商港法為國際商港之經營及管理機構,負責港口經營管理,並採取資訊公開透明措施,蒐集相關法令規定,實施內部控制,以合理確保營運之效果及效率,執行風險評估進行稽核,預防臨時或特定之可能風險,遵守法規及章程之規定,實現誠信經營。 
  • 訂有內部工作規則,要求員工執行業務時應遵守相關法律規範及應履行之職業道德。
  • 針對廉政風險業務,設有採購監辦、風險業務稽核、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公務員廉政倫理事件、受理陳情檢舉貪瀆案件、預警作為及再防貪機制等7項內控制度,由政風單位執行風險控管並依風險評估結果落實內控機制。 
  • 建立員工正確法治觀念,規劃主題式教育訓練課程。 
  • 訂有職業安全衛生政策。

預防或補救措施

  • 依據年度廉政工作計畫辦理,隔年度針對執行成效辦理檢討作業,檢視是否如期如實達成計畫。 
  • 現行針對法令遵循之管理制度分述如下: 
    1. 法令動態即時轉知:如接獲其他機關(構)轉知本公司有關法規訂定、修正或廢止訊息,均會以內部公文公告轉知各單位同仁。 
    2. 多元化法律服務方式,透過內外部法律資源解決各單位業務推動所遭遇法律疑義: 
      • 公文會辦與會商程序 
      • 「法律諮詢信箱」 
      • 各分公司所在地簽訂「法律諮詢服務契約」以利外部律師即時提供法律服務 
      • 簽訂「諮詢服務契約」洽外部律師提供處理法律疑義之服務
    3. 製作書狀範例、程序流程圖、法令遵循自我檢核表: 
      • 強制執行辦理作業相關流程圖、說明手冊及書狀範例
      • 保全程序及提存程序流程圖及書狀範例
      • 採購招標文件自我檢核表
      • 訂定法律事務處理要點
      • 訂定規章擬定作業注意事項
      • 法律事務簽辦文件參考範例
    4. 舉辦訓練課程、講座: 
      • 履約爭議鑑定的美麗與哀愁、職災事件責任及案例分析等常年訓課程
      • 配合新進人員教育訓練,講授「基本法律介紹」課程 
      • 本公司履約爭議調解或訴訟案件精進作為專案研析講座
      • 提供多元申訴管道,如全球資訊網/網路服務/意見信箱。發現不符合事項依安衛異常矯正及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管理評量機制

  • 依據「管理審查程序」於管理審查會或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時,定期審查法規及其他要求事項變更狀況與符合性。
  • 法規及其他要求事項相關運作執行均應留下紀錄,並依「文件與紀錄管理程序」相關規範辦理。 
  • 依循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辦理評估,並進行稽核、改善。 
  • 針對企業誠信、廉政倫理等議題之推動,訂有績效評核制度,並透過定期召開廉政會報,檢視年度廉政業務辦理情形。 
  • 相關管理機制:內部控制制度(港棧管理處)、內部稽核制度(稽核室)、採購稽核制度(政風處、交通部採購稽核小組)。 
  • 依據「管理審查程序」於管理審查會或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時,定期審查法規及其他要求事項變更狀況與符合性。

績效與調整

  • 辦理1場「接軌國際永續發展新趨勢—談我國能源政策與法律之過去與未來」展望講座、2場 「展望講座─2023年ESG永續治理系列論壇」,參與對象為政府機關、港區業者、法界人士、 本公司同仁及一般民眾。
  • 辦理4場「契約執行精進課程」、7場「員工考核與終止勞動關係精進課程」及2場常年訓「政府採購紛爭解決機制及本公司作業流程介紹」、1場「政府採購契約履約管理實務研習」之「工程爭議處理應注意事項—以勝榮案為例」,參訓對象為本公司相關業務人員。
  • 配合本公司第18期新進人員教育訓練,講授「基本法律介紹」課程,對象為當年度新進人員。

重大主題:誠信經營

重大原因

  • 「誠信」乃企業永續發展之根本,唯有秉持正派經營理念、恪守法律規範與健全公司治理制度,方能建立利害關係人信任並順利推動各項業務發展。
  • 董事會議事運作需在議事及決議之合法性下,有助提高公司治理績效。

影響與衝擊

負面衝擊:
如未能採誠信經營理念可能導致公司信譽低落、社會形象受損、無法獲得利害關係人信賴,整體經營效能不佳,將對經濟及人權(包含人群)產生負面衝擊。

政策/策略

  • 定期公開揭露公司相關財務、業務營運、招商、招標、工程執行進度等利害關係人關注議題的訊息。 
  • 董事利益迴避義務:依據「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第22條」,董事對董事會議所列議案,應於下列情形迴避,不得參加討論,且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其表決權: 
    1. 與其自身有利害關係,致有損及公司利益之虞者
    2. 董事認為應自行迴避者
    3. 經董事會決議應予迴避者董事有違反前項應迴避之規定,而加入表決者,其表決無效。
  • 董事競業禁止義務:依據公司法209條辦理董事之競業情形調查,每位董事就任時,會請其申明是否兼任其他事業機構董事,另就本公司營業項目,檢視其是否與其他兼任事業機構涉有競業情形,並於召開董事會代行股東會時,辦理解除董事競業禁止限制。
  • 董事會運作相關政策,主要依據以下規章,包含:
    1. 國營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
    2.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3.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組織章則
    4.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
    5. 交通部與所屬事業機構派任公民營事業機構及財團法人機關代表遴選管理及考核要點
  • 訂有內部工作規則,要求員工執行業務時應遵守相關法律規範及應履行之職業道德。
  • 針對廉政風險業務,設有採購監辦、風險業務稽核、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公務員廉政倫理事件、 受理陳情檢舉貪瀆案件、預警作為及再防貪機制等7項內控制度,由政風單位執行風險控管並依風險評估結果落實內控機制。
  • 建立員工正確法治觀念,規劃主題式教育訓練課程

預防或補救措施

  • 每年度訂定廉政工作計畫,據以辦理各項廉政業務,並於隔年辦理執行檢討作業,檢視各項廉政業務是否達成計畫目標。
  • 董事會前例行召開議程委員會(董事會轄下之委員會),預為審查提送董事會議案是否符合董事會應行決議事項,以強化董事會功能及促進決策效率,計召開議程委員會4次。
  • 董事會之決議,有違反相關法令規章,致公司受損害時,經表示異議之董事,有紀錄或書面聲明可證者,免其責任(摘錄自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第二十條)。
  • 提供多元申訴管道,如:政風處檢舉專線「07-2136963」及郵政信箱「ethic@twport.com.tw」。

管理評量機制

  • 依循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辦理評估,並進行稽核、改善。
  • 針對企業誠信、廉政倫理主題之推動,訂有績效評核制度。
  • 董事與監察人年度自評考核:本公司為交通部轄下之國營企業,除勞工董事外,董事長、總經理、董事及監察人需於每年度年底依據「交通部與所屬事業機構派任公民營事業機構及財團法人機關代表遴選管理及考核要點」第10點辦理年度自評考核。 
  • 依循本公司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估、稽核、改善。特定業務項目訂有績效評核制度及每年定時召開廉政會報(1次),檢視年度廉政作為。

績效與調整

  • 共召開4次董事會議,董事會議案分別為報告案22案、討論案25案與臨時動議1案;另有關董事會決議事項,列管定期追蹤,請經理部門賡續回報辦理情形。 
  • 公司「2022年度營業報告書」、「2022年度財務報表」及「2022年度盈餘分派」等表冊,經監察人依公司法查核竣事在案,並於6月6日第4屆董事會第10次會議提請董事會代行股東會職權決議通過,代行股東會議事錄依公司章程陳報交通部備查。
  • 9月12日第4屆董事會第11次會議通過修正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組織章則第7條。

重大主題:營運風險管理

重大原因

  • 透過建立與執行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作業,降低公司營運風險、提升營運效能及維持競爭力, 以利公司永續經營。 
  •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國際社會對於溫室氣體減量議題愈益關注,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後的「2050淨零排放」已經是全球共識;環境部於2023年也正式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已成為國家政策。 
  • 公司組織環境及利害相關者鑑別,並進行關注議題收集及風險管理,以因應組織環境變化可能之風險,並對風險進行評估管理作業,提早採取對策或管制措施,以達永續經營之目的及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持續有效的運作。

影響與衝擊

負面衝擊: 
透過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的滾動檢討,各單位就權責業務進行風險評估,制定風險因應策略及落實作業程序,以達成各單位整體目標,如提升經營績效、帳務及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服務、強化港區建設、資訊安全及災害防救機制、遵守法令規定及促進環境永續發展等,亦避免發生營運中斷、收入減少、財產損失、違法情事或損及公司形象等負面衝擊。

政策/策略

  • 依據「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原則」、「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手冊」及「政府內部控制監督作業要點」等法規,訂定公司之「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
  • 針對公司願景、重要營運目標及整體與作業層級目標,由各單位檢視其權管業務之重要性及風險性,進行風險辨識與評估風險容忍度,分析風險影響程度及發生機率,制定各項風險評量項目及內部控制重點。 
  • 為確保公司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持續有效運作,每年辦理自行評估,並針對評估結果進行滾動檢討與改善,以制定貼近各權責單位作業程序之控制重點與評估重點。 
  • 配合行政院於2016年起推動綠色能源發展方案,致力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目標,並兼顧能源安全、綠色經濟及環境永續,落實再生能源及非核家園的目標,以因應氣候相關營運風險。 
  • 公司政策面、作業或服務職業安全衛生相關之內外部環節議題、利害相關者之關注問題,並依據產生之風險進行管理作業。

預防或補救措施

  • 針對風險因應對策,加強查處作為、辦理專案稽核清查、強化預防措施,以減少內部風險發生。 
  • 各單位風險評估人員應依「組織環境議題及風險管理對策表」中之重大議題提出因應措施,以掌握改善機會,降低營運風險。重大議題所提出的因應措施之執行進度與結果,須依「管理審查作業程序」於管理審查會議中提出討論。 
  • 提供多元申訴管道,如公司信箱(另開新視窗)

管理評量機制

  • 針對前一年度自評結果,進行滾動檢討與改善,以制定當年度貼近各權責單位作業程序之控制重點與評估重點。 
  • 透過內部控制幕僚單位、內部及外部稽查單位不定期檢核各單位內部控制執行情形,如有改善事項,即採行相關因應作為。 
  • 各單位檢視當年度各項控制重點,依有效性或執行面落實程度,辦理自行評估,由各單位一級主 管簽名後,簽報機關首長核定,並由董事長、總經理與總稽核共同簽署內部控制聲明書。 
  • 依ISO14064-1管理審查程序,定期針對排放管理進行稽核作業。 • 依據「國際商港空氣污染防制方案」之年度目標辦理各項措施。 
  • 各港不定期進行港區環境巡查,若發現違規事項,立即要求改善,或給予勸導單並限期改善,如無確實改善者將蒐證後移送交通部航港局依法裁處且定期與地方環保局、交通部航港局各航務中心辦理聯合稽查作業,並邀集業者召開宣導會議。 
  • 各單位依組織環境議題鑑別與風險管理程序,評估人員依衝擊度、發生率、偵測度進行評估,以決定重大議題,符合下列條件者列為重大議題: 

風險分數≧30分者為重大的議題,必須提出改善或防範或提升機會的因應措施,並對於因應措施擬定績效管理目標。

績效與調整

  • 風險評量結果,高風險有8個、中低風險有47個,總風險評量數為55個。將各風險值座落標示成 風險圖像分布,本公司可接受風險值之範圍為風險值2以下,風險值大於2之項目皆歸類為高風險,並經由風險管理將高風險項目風險值降低至可容忍範圍。 
  • 已於2024年3月完成2023年度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自行評估報告,評估及稽核結果按「政府內部控制聲明書簽署作業要點」第五點所提內部控制有效程度之定義,本公司整體內部控制之建立及執行係屬有效,並由董事長、總經理與總稽核共同簽署內部控制聲明書。 
  • 各單位依組織環境議題鑑別與風險管理程序,所選擇的風險因應措施,應能有效使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達到預期效果,以防止或減少非期望的結果發生,或可持續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績效。

重大主題: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因應

重大原因

  • 在全球暖化趨勢下,極端氣候事件的規模和頻率逐步上升,這對港口的營運安全造成了威脅。各種天災、人禍等潛在災害都可能影響港口的運作。近年來,港口的作業型態逐步轉型,例如 電力化、無人化、自動化和大型化,進一步加深了各種災害的複雜性。 
  • 氣候變遷對各港口的影響因地理條件、用途類別和貨物裝卸種類等營運特性而有所不同。除了地理 位置造成的危害差異外,港口的開發性質、規模大小和貨物裝卸種類等因素也是主要差異來源。
  • 人工港因缺乏天然保護需要更多的資金進行建設與維護。大型國際商港為因應大型商船進出, 備有貨櫃區與大型裝卸設備,故受到強陣風的影響時衝擊較大;而港區部分貨物因貨物種類特性,故受降雨與強陣風影響時,將影響裝卸速度或需停止作業,進而造成營運影響。

影響與衝擊

正面影響、負面衝擊: 

  • 九大港口實體風險主要來自暴潮、強風、淹水(暴潮越波淹水和暴雨淹水)、高溫與濃霧等危害,影響 港口保全對象如港口營運相關硬體(包含變電站、建築、船舶交通服務中心(VTS)、大型裝卸機具、資訊機房及貨櫃等與港口營運相關的硬體)、碼頭、防波堤、和戶外裝卸作業(影響人員戶外作業安全)等,需規劃投入資金長期建設維護,打造韌性設備與能力,避免造成營運中斷之負面衝擊。 
  • 港務公司轉型風險之財務衝擊評估,在政策與法規風險上,因應2030年的減碳50%目標,2020-2030年間需投入較多資源達到此目標,成本較高對財務將有負面衝擊。 
  • 名譽風險方面對外行銷上整體成效良好,長期對港務公司招商財務發展有正面經濟影響。

政策/策略

  • 鑑於災害的不可預期性,已制定了「災害防救業務計畫」,旨在加強災害預防、應急應變和復原工作。此計畫考慮了災害環境、社會結構的變遷、氣候變化以及疫情傳播等因素,以有效執行減災、預防、應變和重建等各階段工作,以減少災害對生命和財產的損失,進而邁向港口永續經營與發展之目標。
  • 接續參考本公司與專家學者合作之研究報告,有關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之相關策略,評估後進行策略擬定及執行。

預防或補救措施

  • 於訂定災害防救業務時,納入減災、整備、應變到重建等災害防救各階段工作,期能減少災害發生與生命財產損失。

管理評量機制

  • 針對災害防救、港口設施保全、動員準備執行相關計畫,持續透過定期及不定期之教育訓練演習(練)及查核機制,滾動檢討計畫內容,適時辦理修訂作業。 
  • 訂定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及「落實災害防救業務計畫—災害緊急應變作業」項目,每年檢視危機處理標準作業流程、測試或演練驗證應變計劃有效性、內外部即時通報機制、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執行緊急應變作業,以及危機處理後專案建檔等內部控制重點,據以評估風險分析、採取降低策略及追蹤確認改善情形,於設定安全目標後,追蹤列管安全危害風險項目,衡量改善措施有效性,據以建立、實施、維護並持續改善相關策略及作業程序,以確保港區安全績效目標。

績效與調整

  • 辦理氣候變遷風險相關講座1場次及導讀會7場次,防颱防汛演練4場次。
  • 依據「災害防救法」第19條及其施行細則第7條、商港法第41條等規定,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應擬訂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報請交通部核定,並每二年依災害防救基本計畫、相關減災、整備、 災害應變、災後復原重建等,進行勘查、評估,檢討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必要時得隨時為之。總公司及各分公司已完成災害防救業務計畫檢討。

重大主題:供應商管理

重大原因

本公司為國營企業,所有採購依循政府採購法辦理,供應商選擇受政府採購法規範,確保公平、公開程序。為掌握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動向及利害相關者要求,本公司收集登錄相關法規與要求,確保遵循最新法令規定。

影響與衝擊

負面衝擊: 
本公司透過公正公平之採購程序遴選供應商,並完善對於供應商在於品質、效率、服務及永續相關表現之管理,減少供應商服務品質參差不齊,加上如無針對供應商與承攬商安全善盡管理之責,港區職災事故的發生將為新聞媒體報導爭相報導新聞,恐損及公司形象,對經濟及人權(包含人群)面向具有實際負面衝擊。

政策/策略

為落實ESG永續理念,引導廠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本公司辦理部分採購採評選(審)時,將廠商企業社會責任(CSR)指標設為評選(審)項目納入評分。

預防或補救措施

  • 本公司辦理採購,開標前,依採購法第50條規定,查詢投標廠商是否為非停權處分期間。
  • 發現廠商有違反依採購法第101條之情形,如未提出異議者,將刊登政府採購公報。 
  • 提供港務公司資訊服務超過6個月以上之供應商,其團隊成員於當期合約間應接受港務公司至少 3小時之資安教育訓練。 
  • 於履約前廠商須簽署廠商保密切結書,團隊成員應簽署保密同意書。
  • 對於未落實資通安全規範之供應商,港務公司將依合約規定限期改正。 
  • 承攬廠商相關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宣導,由廠商自行辦理後,留存紀錄備查,或參加本公司舉辦 相關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宣導課程。 
  • 承攬廠商於本公司內施工或作業時如發生職業災害,必須立即向本公司通報,依本公司「重大 職業災害通報應變作業要點」辦理,承攬廠商需無條件接受調查及出席事件檢討會議。

管理評量機制

  • 本公司持續導入「供應商ESG現況自評問卷」,針對採購金額達新台幣500萬元以上之得標廠商進行問卷評估。問卷內容分為環境保護、勞工實務、勞工人權、商業道德及產品責任等五大構面。藉由供應商評估結果分析,供本公司瞭解供應商現況,作為本公司供應商管理之參考依據。
  • 港務公司每年執行供應商資通安全稽核,透過實地或書面稽核確認供應商符合港務公司資安規範。
  • 透過履約管理機制,確認供應商均依委外資通安全條款規定提供資通安全專業能力證明、相關檢測報告或應備資安文件。 
  • 承攬廠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規範。

績效與調整

  • 供應商100%於履約前完成簽署廠商保密切結書,團隊成員100%完成簽署保密同意書。 
  • 100%達成供應商稽核績效。
  • 發出「供應商ESG現況自評」問卷202份,回收74份,合格率100%。
最後更新日期:2025-04-10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