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務公司遵循GRI Standards 2021中之8大報導原則:準確性、平衡性、清晰性、可比較性、完整性、 永續性脈絡、時效性及可驗證性,進行重大性分析,其4階段之永續議題管理流程如下:
ESG主題重大性分析步驟
- 鑑別利害關係人-利害關係人包容性原則
藉由外部專家與公司一級主管及同仁內部討論與回饋,並參考同業永續報告書之利害關係人群體,鑑別本公司之利害關係人作為溝通重大性對象。 - ESG議題歸納-永續性脈絡原則
考量永續性的脈絡,以GRI Standards 2021、SASB之專業和商業服務(Professional & Commercial Services)之主題及參考同業之永續作為,共歸納出26項關注主題,以公司治理、經濟、環境等面向作為正負項衝擊評分項目。 - 重大主題鑑別-重大性原則
2023年透過發放問卷,瞭解公司對議題的關切度,進行對公司永續經營有重大影響調查,做為主題排序之參考。2023年共分析內部問卷44份,由公司單位一級主管以上高層長官於會前填答,透過問卷分析與外部專家評分,將各主題之得分進行分析,依分析結果排序主題之重大性,並於會議中與公司主管及同仁內部討論後鑑別重大主題23項。 - 審查與討論-完整性原則
經鑑別後之重大主題邊界,港務公司將優先議題納入年度工作或目標,未來將持續加強管理,檢討重大主題是否有需要調整之必要,並將相關資訊揭露於永續報告書中。
鑑別利害關係人
港務公司為落實永續經營之目標與願景,針對 ESG(Environmental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方面,依循GRI Standars 2021之利害關係人鑑別準則,挑選與公司營運具有關聯性之利害關係人,股東/投資人、政府主管機關、員工、轉投資事業、民意代表、客戶、供應商/承攬商、縣市政府、社區居民/地方團體、媒體、專家學者、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公協學會及社群網站等14類,並由外部專家針對經濟、環境及人(含人權)對公司所產生之實際或潛在、正面或負面之影響進行評分,評分後立即針對結果進行討論,依實際營運情形,確認股東/投資人、政府主管機關、員工、轉投資事業、民意代表、客戶、供應商/承攬商、縣市政府、社區居民/地方團體、媒體、專家學者、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公協學會等13類為港務公司2023年度之利害關係人。

港務公司2023年13類利害關係人
利害關係人溝通
港務公司持續精進業務經營之同時,更設有多元溝通管道,傾聽利害關係人的聲音,並尊重與維護其 應有之合法權益,秉持誠信經營原則,即時妥善處理與回應。與利害關係人議和溝通的結果都會檢視成效 並檢討調整至下一次議和行動。
利害關係人 | 利害關係人關注議題 | 利害關係人對本公司的意義 | 溝通管道 | 溝通頻率 | 2023年溝通成果 |
---|---|---|---|---|---|
股東/投資人 |
|
本公司為交通部100% 持股之國營企業,交通部為本公司唯一股東,全體董監事均由交通部核派。 |
|
|
|
政府主管機關 |
|
港務公司身為國營事業,政府主管機關的指導為港務公司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
|
|
|
轉投資事業 |
|
港務公司成立轉投資事業,藉此達成多角化經營及培養人才庫之效益,轉投資事業之營運與財務表現,亦增裕港務公司稅後淨利。 |
|
|
|
員工 |
|
員工為港務公司重要的營運夥伴,我們重視員工的需求與意見。 |
|
|
|
民意代表 |
|
民意代表關心或質詢的意見是港務公司持續成長的動力,並可藉此釐清及解決民眾關切議題。 |
|
|
|
客戶 |
|
客戶為港務公司港埠營運的重要夥伴,致力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服務品質。 |
|
|
|
|
|
港務公司重視承攬本公司工程、勞務、財物等採購之供應商合作對象,期可共創雙贏並共同永續成長。 |
|
|
|
縣市政府 |
|
縣市政府為港務公司各商港所在地之地方主管機關,並有7席董事來自所轄港區所在地之地方政府代表,與各縣市政府積極進行雙向的溝通,以推動港市共榮發展。 |
|
|
|
社區居民/地方團體 |
|
營造本公司及所屬分公司轄區週邊(鄉、鎮、區)之敦睦共榮,提升公司企業形象,建立社區和諧關係。 |
|
|
|
媒體 |
|
媒體為港務公司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橋樑,透過媒體報導公司相關新聞,強化公司正面形象。 |
|
|
|
專家學者 |
|
港務公司重視專家學者提供的建議,以納入營運決策中,提升港埠經營效能。 |
|
|
|
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 |
|
港務公司重視當地社區,透過回應非營利組織關心之公共社會議題,與其提供公司政策制定之寶貴建議,建立雙向良好交流。 |
|
|
|
公協學會 |
|
透過與公協學會溝通與意見交流,為港區發展及政策調整等議題提供重要建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