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港務公司遵循GRI Standards 2021中之8大報導原則:準確性、平衡性、清晰性、可比較性、完整性、 永續性脈絡、時效性及可驗證性,進行重大性分析,其4階段之永續議題管理流程如下:

ESG主題重大性分析步驟

  1. 鑑別利害關係人-利害關係人包容性原則
    藉由外部專家與公司一級主管及同仁內部討論與回饋,並參考同業永續報告書之利害關係人群體,鑑別本公司之利害關係人作為溝通重大性對象。
  2. ESG議題歸納-永續性脈絡原則
    考量永續性的脈絡,以GRI Standards 2021、SASB之專業和商業服務(Professional & Commercial Services)之主題及參考同業之永續作為,共歸納出26項關注主題,以公司治理、經濟、環境等面向作為正負項衝擊評分項目。
  3. 重大主題鑑別-重大性原則
    2023年透過發放問卷,瞭解公司對議題的關切度,進行對公司永續經營有重大影響調查,做為主題排序之參考。2023年共分析內部問卷44份,由公司單位一級主管以上高層長官於會前填答,透過問卷分析與外部專家評分,將各主題之得分進行分析,依分析結果排序主題之重大性,並於會議中與公司主管及同仁內部討論後鑑別重大主題23項。
  4. 審查與討論-完整性原則
    經鑑別後之重大主題邊界,港務公司將優先議題納入年度工作或目標,未來將持續加強管理,檢討重大主題是否有需要調整之必要,並將相關資訊揭露於永續報告書中。

鑑別利害關係人

港務公司為落實永續經營之目標與願景,針對 ESG(Environmental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方面,依循GRI Standars 2021之利害關係人鑑別準則,挑選與公司營運具有關聯性之利害關係人,股東/投資人、政府主管機關、員工、轉投資事業、民意代表、客戶、供應商/承攬商、縣市政府、社區居民/地方團體、媒體、專家學者、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公協學會及社群網站等14類,並由外部專家針對經濟、環境及人(含人權)對公司所產生之實際或潛在、正面或負面之影響進行評分,評分後立即針對結果進行討論,依實際營運情形,確認股東/投資人、政府主管機關、員工、轉投資事業、民意代表、客戶、供應商/承攬商、縣市政府、社區居民/地方團體、媒體、專家學者、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公協學會等13類為港務公司2023年度之利害關係人。

這是圖片說明文字

港務公司2023年13類利害關係人

利害關係人溝通

港務公司持續精進業務經營之同時,更設有多元溝通管道,傾聽利害關係人的聲音,並尊重與維護其 應有之合法權益,秉持誠信經營原則,即時妥善處理與回應。與利害關係人議和溝通的結果都會檢視成效 並檢討調整至下一次議和行動。

利害關係人 利害關係人關注議題 利害關係人對本公司的意義 溝通管道 溝通頻率 2023年溝通成果
股東/投資人
  • 法規遵循
  •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因應
  • 營運風險管理
  • 綠色投資
  • 經濟績效
  • 誠信經營
  • 商業模式優化與創新
  • 資訊安全
本公司為交通部100% 持股之國營企業,交通部為本公司唯一股東,全體董監事均由交通部核派。
  • 董事會
  • 監察人會議
  • 議程委員會
  • 公文、電郵、電話
  • 董事會(每3個月召開常會1次為原則)
  • 監察人會議(每年1次)
  • 議程委員會(以董事會前召開為原則)
  • 2023年董事會議召開4次,董事會平均出席率為91%。
  • 2023年議程委員會議召開4次,預為篩選審查提送董事會議案。2023年監察人會議召開1次,審查本公司「2022年度營業報告書」、「2022年度財務報表」及「2022年度盈餘分派」等表冊,並出具查核報告書。2023年向董事會報告2次港務公司資通安全情勢
政府主管機關
  • 法規遵循
  • 供應商管理
  • 溫室氣體排放
  • 能源管理
港務公司身為國營事業,政府主管機關的指導為港務公司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 交通部海空港綠能關聯產業小組
  • 傳送表單紀錄、報告、文件、公文、電子傳送等
  • 會談、會議、電話
  • 每年2次會議(上、下半年各舉辦1次)
  • 每月、每年
  • 2023年度共計召開2次「交通部海空港綠能關聯產業小組會議」,由港務公司董事長擔任小組召集人。
  • 以公私協力方式結合公民及相關權益者共同參與維護海岸清潔:
  • 配合「向海致敬」政策,清除一般垃圾量2,537.4公噸、資源回收垃圾量325.9公噸、漂流木429.6公噸,總共清理3,292.8公噸海洋廢棄物。
  • 舶廢污油水收受量共計8,021.53公噸。
  • 船舶廢棄物清運共計2,147.95公噸。溫室氣體盤查自2015年開始進行盤查至今並經過第三方查證。
轉投資事業
  •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因應
  • 綠色投資
  • 間接經濟衝擊
  • 溫室氣體排放
港務公司成立轉投資事業,藉此達成多角化經營及培養人才庫之效益,轉投資事業之營運與財務表現,亦增裕港務公司稅後淨利。
  • 董事會會前會
  • 業務聯繫平台
  • 每季
  • 不定期
  • 透過業務聯繫平台會議與轉投資事業管理人溝通,確保公司轉投資事業達營收目標,並向轉投資事業傳達減碳等重要永續發展概念:
  • 2023年度共計召開26次會議。
員工
  • 員工敬業度
  • 員工待遇與福利
  • 人力資源發展
  • 職業安全衛生
員工為港務公司重要的營運夥伴,我們重視員工的需求與意見。
  • 內部期刊
  •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 人資小天使服務信箱
  • 勞資會議
  • 人資小天使服務信箱
  • 同仁溝通座談會/說明會
  • 業會合作協調會議
  • 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
  • 每月
  • 每4個月1次
  • 不定期
  • 不定期
  • 每季
  • 不定期
  • 不定期
  • 內部期刊「臺灣港群」,2023年共發行12期,總計發刊347篇文章,總點擊率達18,765人次。
  • 2023年無同仁藉由服務信箱諮詢,目前各單位同仁欲了解人事相關問題,均直接使用電話詢問。
  • 2023年勞資會議召開20場,352人次。
  • 2023年業會合作協調會議召開45次,109人次。
  • 職委會會議紀錄
民意代表
  • 法規遵循
  • 當地社區
民意代表關心或質詢的意見是港務公司持續成長的動力,並可藉此釐清及解決民眾關切議題。
  • 電話、通訊軟體、傳真、來函
  • 立法院委員會會議
  • 出席協調會(含公聽會)
  • 不定期。(依民意代表機關(辦公室)或上級機關通知辦理)
  • 於委員辦公室要求期限內提供問政資訊。
  • 召開或出席協調會,妥善處理委員關切案件。
  • 2023年度參與會議(協調會、公聽會、座談會)共計423次。(總公司260次、基隆分公司63次、台中分公司67次、高雄分公司28次及花蓮分公司5次)
客戶
  • 法規遵循
  • 客戶隱私
  • 營運風險管理
  • 客戶服務品質
  • 資訊安全
客戶為港務公司港埠營運的重要夥伴,致力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服務品質。
  • 電話、郵件、拜會交流
  • 舉辦業務相關座談會、說明會
  • 於公司週年慶頒贈績優業者「金舫獎」
  • 國際認證
  • 即時
  • 定期/不定期
  • 定期
  • 定期
  • 設有專門對應窗口,得保持良好聯繫與溝通,盡速辦理反映意見之相關事項。
  • 依2023年度營運績效頒贈之金舫獎,彰顯克服挑戰與潔淨永續意象,合計35家業者獲獎,也以年度卓越獎項,向郵輪業者及積極減碳業者致意。
  • 通過第三方驗證,取得ISO 27001:2013國際資安認證。
  • 為推動郵輪業務,拜會船務代理及郵輪業者共計8次。
  • 供應商/承攬商
  • 法規遵循
  • 營運風險管理
  • 供應商管理
  • 客戶服務品質
  • 資訊安全
  • 職業安全衛生
  • 溫室氣體排放
  • 空氣污染
  • 能源管理
港務公司重視承攬本公司工程、勞務、財物等採購之供應商合作對象,期可共創雙贏並共同永續成長。
  • 座談會/教育訓練合作廠商會議、工作會議等
  • 表單紀錄、報告、文件、圖面、公告、公司網站、電子傳送等
  • 會談、會議、電話、簡報、指導、廣播、演練、實物介紹等
  • 依各案需求訂定,召開定期或不定期會議
  • 不定期
  • 不定期
  • 每半年宣導會
  • 及時與承攬商進行雙向溝通需求,並依循法規及程序辦理採購契約,完善採購作業。
  • 就承作港務公司資訊服務採購之供應商,以合約及委外資通安全條款明定資通安全規範。
  • 2023年共辦理6場ISMS(資訊安全管理系統)教育訓練,使供應商瞭解港務公司資通安全政策及資通安全應辦作為。
  • 在建工程透過辦理施工查核、工程督導、無預警抽查等相關作業,完善施工品質與安全,同時要求各項在建工程應符合職業安全衛生作業需求,以提升施工效率及降低職業災害達。
  • 2023年度查核件數共44件,包含中央(工程會)施工查核3件、交通部施工查核26件、總公司代部查核15件、2023年度工程督導8件、無預警抽查29次(56案)。
  • 宣導會辦理場次承攬商安全衛生宣導會、改善事業單位安全衛生設施與勞工安全作業環境研習會、國際商港職災防止說明會、「碼頭裝卸安全職業災害預防暨交通安全」等宣導會,共計50場1523人參加。
縣市政府
  • 法規遵循
  • 營運風險管理
  • 供應商管理
  • 經濟績效
  • 誠信經營
  • 商業模式優化與創新
  • 港埠作業安全管理
  • 職業安全衛生
縣市政府為港務公司各商港所在地之地方主管機關,並有7席董事來自所轄港區所在地之地方政府代表,與各縣市政府積極進行雙向的溝通,以推動港市共榮發展。
  • 董事會
  • 公文
  • 電郵、電話
  • 國內主要活動補助配合
  • 港市平台會議
  • 董事會(每3個月召開常會1次為原則)
  • 每年二次
  • 不定期
  • 不定期
  • 港市合作平台或相關討論會議(不定期)
  • 2023年召開4次董事會議,董事會平均出席率為91%。
  • 港務公司因應港口業務發展規劃功能分區,並依在地產業特性辦理招商與開發,透過與地方政府成立之港市平台進行溝通,積極辦理港區土地多元發展,如持續推動基隆港東西岸旅運招商開發、高雄港舊港區轉型開發等,以強化港埠發展效益。
  • 為持續推動港口數位轉型發展,持續與各地方政府探討港區智慧化發展方向,並將各地方政府所提意見納入公司未來發展之參考。
  • 依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盈餘提撥及分配辦法規定辦理。
  • 辦理2件有關運動賽事(公益活動)之經費補助案件。
社區居民/地方團體
  • 空氣污染
  • 當地社區
  • 生態多樣性
營造本公司及所屬分公司轄區週邊(鄉、鎮、區)之敦睦共榮,提升公司企業形象,建立社區和諧關係。
  • 本公司及所屬分公司轄區週邊(鄉、鎮、區)之社區團體/公益團體,以個案依「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公益睦鄰經費支用作業要點」提出申請
  • 依民間社區團體/公益團體之個案不定期申請。
  • 2023年港務公司敦親睦鄰對民間社區團體/公益團體之補(捐)助案件共計215個單位,補助金額總計2,870,173元。
媒體
  • 法規遵循
  • 誠信經營
  • 間接經濟衝擊
  • 當地社區
媒體為港務公司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橋樑,透過媒體報導公司相關新聞,強化公司正面形象。
  • 主動發布新聞稿
  • 重大輿情發布澄清說明新聞稿
  • 電話、通訊軟體及電子郵件聯繫交流
  • 每周
  • 即時
  • 不定期
  • 主動發布新聞稿計278則
  • 輿情報導發布澄清稿7則
  • 於11家國際媒體,刊登18則廣告與6則報導。
專家學者
  •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因應
  • 溫室氣體排放
  • 空氣污染
  • 能源管理
  • 循環經濟
  • 性別平等
港務公司重視專家學者提供的建議,以納入營運決策中,提升港埠經營效能。
  • 論壇/宣導會/拜會
  • 期中、期末報告審查會議
  •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會議
  • 每4個月1次
  • 不定期
  • 依辦理需求召開審查會議
  • 2023年舉辦一場未來港灣峰會,展示港口新科技及新能源與離岸風電應用成果,其中共3場專題演講,吸引約500位專業人士到場共襄盛舉。
  • 辦理「港灣構造物受異常天候影響評估」執行年度2023-2025年。
  • 辦理「港灣底泥再利用於工程材料上之應用評估 」執行年度2022-2023年。
  • 辦理「港灣構造物維護管理作業精進」執行年度2022-2026年。
  • 協助公司推動年度性別主流化執行方案。
  • 每年度進行性別友善環境訪視,針對公司旅運場站及辦公環境給予訪視建議事項,以符合不同使用者需求。
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
  • 空氣污染
  • 生態多樣性
  • 當地社區
港務公司重視當地社區,透過回應非營利組織關心之公共社會議題,與其提供公司政策制定之寶貴建議,建立雙向良好交流。
  • 期中、期末報告審查會議
  • 辦理各項公益活動
  • 依辦理需求召開審查會議
  • 一個月約2-3場
  • 辦理「港區生態檢核研究委託專業 」執行年度2023-2024年。
  • 提升公司企業形象、善盡公司企業社會責任。
公協學會
  • 營運風險管理
  • 供應商管理
  • 經濟績效
透過與公協學會溝通與意見交流,為港區發展及政策調整等議題提供重要建議。
  • 電話、郵件、拜會交流
  • 舉辦業務相關座談會、說明會
  • 依業務推動需求電話、郵件洽詢與拜會
  • 即時
  • 不定期
  • 不定期
  • 運輸學會每年固定舉辦一場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共計8個主題場次,其中關於海運主題部分由航港局與本公司輪流主辦與協辦。
  • 設有專門對應窗口,得保持良好聯繫與溝通,盡速辦理反映意見之相關事項。
  • 為港區發展、招商需求、業務費率或政策調整等議題為相關溝通及廣徵意見。
  • 出席相關公協會舉辦之會員大會等重要活動共2次。
最後更新日期:2025-03-28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