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主題:能源管理
2023年目標
- 2023年達成累計節電目標量,並完成各港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軟體架構之建置。
2023年目標 | 達成(完成)情況 |
---|---|
2023年達成累計節電目標量,並完成各港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軟體架構之建置。 | 達成 |
短期目標(2024年)
- 建置4個分公司智慧能源管理系統,2024年完成基隆、臺中、花蓮分公司。
- 完成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儲能設備示範建置,並推動其餘港口儲創能設備建置規劃。
- 完成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第一期建置太陽能設備(裝置容量3111.3KW)、完成高雄港旅運中心建置儲能設備 (裝置容量2MW)。
中長期目標(2025年~)
- 建置4個分公司智慧能源管理系統,2025年完成高雄分公司,全數完成。
- 臺灣港群全面儲能設備示範建置完成。
- 2025年完成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第二期建置太陽能設備及儲能設備(裝置容量分別2099.7KW、2MW)。
- 2026年完成基隆港西27倉庫建置太陽能設備及儲能 設備(裝置容量分別558KW、500KW)。
對應主題:空氣污染、溫室氣體排放
2023年目標
- 提升港區空氣品質,減少港區營運作業行為對鄰近區域空品質影響。
- 掌握港區溫室氣體排放狀況,避免未來營運受到相關法規之衝擊。
- 綠電採購情形:
2023年度累計轉供150,956度。
2023年目標 | 達成(完成)情況 |
---|---|
提升港區空氣品質,減少港區營運作業行為對鄰近區域空品質影響。 | 達成 |
掌握港區溫室氣體排放狀況,避免未來營運受到相關法規之衝擊。 | 達成 |
綠電採購情形:2023年度累計轉供150,956度。 | 達成 |
短期目標(2024年)
- 定期監測168點次空品及136點次噪音。
- 各港共建置164處空品自動測站(含微型感測器)、10處噪音自動測站。
- 範疇一、二減碳量達1,030公噸(基準年之4.2%)。
- 強化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完成商務契約範本納入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等約定之修訂事宜。
- 綠電轉供約11萬度。
中長期目標(2025年~)
- 持續辦理監測工作,維護港區空氣品質。
- 持續依環保相關作業規定滾動檢討招商文件。
- 以2020年為基準年,參考SBTi設定2025年溫室氣體 減量21%,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50%。
對應主題:循環經濟
2023年目標
- 無機再生粒料填築港區新生地-臺北港使用轉爐石填築量達60萬立方公尺。
- 浚挖土方養灘-臺北港浚挖土方1.4萬立方公尺辦理養灘作業。
- 浚挖土方造地-各港區浚挖土方152.51萬立方公尺並填至新生地。
2023年目標 | 達成(完成)情況 |
---|---|
無機再生粒料填築港區新生地-臺北港使用轉爐石填築量達60萬立方公尺。 | 達成 |
浚挖土方養灘-臺北港浚挖土方1.4萬立方公尺辦理養灘作業。 | 達成 |
浚挖土方造地-各港區浚挖土方152.51萬立方公尺並填至新生地。 | 達成 |
短期目標(2024年)
- 無機再生粒料填築港區新生地—臺北港預計使用轉爐石填築量達40萬立方公尺。
- 浚挖土方養灘—臺北港預計浚挖土方3萬立方公尺辦理 養灘作業。
- 浚挖土方造地—各港區預計浚挖土方62.81萬立方公尺 並填至新生地。
中長期目標(2025年~)
- 無機再生粒料填築港區新生地—臺北港預計使用轉爐石填築量達70萬立方公尺。
- 浚挖土方養灘—臺北港預計浚挖土方7萬立方公尺辦理養灘作業。
- 浚挖土方造地—各港區預計浚挖土方70.31萬立方公尺並填至新生地。
對應主題:生態多樣性
2023年目標
- 建置港區鯨豚通報處理紀錄,共計15次
- 高雄港南星計畫區野鳥生態調查,共計4次
- 蘇澳港完成南方澳豆腐岬海底珊瑚覆蓋率調查
2023年目標 | 達成(完成)情況 |
---|---|
建置港區鯨豚通報處理紀錄,共計15次 | 達成 |
高雄港南星計畫區野鳥生態調查,共計4次 | 達成 |
蘇澳港完成南方澳豆腐岬海底珊瑚覆蓋率調查 | 達成 |
短期目標(2024年)
- 港埠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3場次。
- 高雄港南星計畫區野鳥生態調查,共計4次。
中長期目標(2025年~)
- 啟動港口生態檢核調查作業及建立港區生態環境敏感區位圖建置,以利後續計畫工程能順利推動並兼顧生態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