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面臨通貨膨脹、產業庫存調整、中國經濟放緩、美中科技爭端、烏俄及以巴戰爭等政經情勢動盪、需求疲軟不振局面衝擊下,臺灣港群貨物裝卸量及貨櫃裝卸量雖達6.66億計費噸及1,360萬TEU,相較於2022年仍分別減少7.3%、7.4%,惟本公司在多角化經營策略下,總收入達281.8億元、較 2022年成長1.08%。
港口經營面對全球經貿影響及鄰近港口的競爭,勢須持續增強港埠建設及提升營運效率,以爭取景氣反轉之機會,2023年本公司強化港埠建設說明如下。

2023年強化港埠建設說明
貨櫃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計畫
- 第七貨櫃中心分為二期工程,第一期S5至S3B碼頭及部分後線場地於2023年4月完工並於同年5月完全交付長榮正式啓用;第二期工程S3A至S1碼頭及後線場地預計於2024年7月1日啟用。全期營運後,作業量能預計最高可達每年650萬TEU,有助於鞏固高雄港於全球海運的樞紐地位,進一步帶動南臺灣的產業的經濟發展,成為航運界智慧碼頭的先驅。
- 第七貨櫃中心配備5席水深達18公尺的貨櫃碼頭及149公頃之櫃場場地,岸堤長度達2,415公尺,可提供4艘2.4萬TEU超大型貨櫃輪靠泊裝卸,同時採用全國首座25排遠端遙控(Re-mote)無人橋式機、全自動化無人門式機、貨櫃車智慧化通關進出車道等設備,並導入獨立5G系統、光纖、物聯通訊網(IoT)覆蓋全場,搭配長榮海運公司開發的智慧化櫃場作業系統(EMCTOS)、光學文字辨識系統(OCR),以及全區即時用電監控系統等人工智慧系統,使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成為世界智慧化、自動化的貨櫃中心之一。
散雜貨
臺中港42號碼頭新建工程
配合臺中港散雜貨分區管理規劃,增加下風處散雜貨碼頭席位,建置完成後將增加1座散雜貨碼頭,提升裝卸運輸效能與港埠服務水準,全案於2020年1月開工,已於2023年3月完工。
物流倉儲
臺北港南碼頭區碼頭興建及南碼頭B填區圍堤造地工程計畫
配合南碼頭區進駐廠商裝卸原料及成品使用需求,興建碼頭及東側臨時圍堤約360m,做為圍堵填地砂料之用;填築S09碼頭後線土地面積約13公頃,提供興建倉儲設施用。
臺北港物流倉儲區第二期造地工程計畫
第一期造地已完成,爰續辦理土方交換協商及撮合取得公共工程營建剩餘土石方(B1~B6類土方),以期能儘速完成造地,提供做為物流倉儲區使用。
臺北港物流倉儲區第三、四期圍堤工程計畫
配合臨時油品儲運中心遷移計畫之推動,規劃油品儲運中心以遷移至第四期開發區為目標,爰有必要先行推動第三、四期圍堤工程,期加速第四期造地工程進行。
臺北港物流倉儲區公共設施工程
物流倉儲區一期已完成基礎公共設施、二期亦完成2-1區造地,為提供後續廠商進駐開發所需,配合興建二-1區內必要之公共設施。
能源發展
臺北港南碼頭區碼頭興建及B填區圍堤造地工程計畫
配合政府能源政策,興建S09碼頭及S07~09後線造地,打造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製造基地,全案採分期分區施工,S09碼頭暨後線圍堤造地工程業於2021年全數完成,S07、S08護岸暨後線圍堤造地工程於2022年8月底竣工。
高雄港離岸風電關聯產業相關工程
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A6護岸新建重件碼頭、護岸及後線儲運場地,供風電業者為離岸風電基礎設施之施工組裝及儲運之用,預計2024年底完工。
安平港離岸風電關聯產業相關工程
- 安平港11號碼頭岸線新建重件碼頭及後線儲運場地,供風電業者為離岸風電基礎設施施工組裝及儲運之用,已於2023年12月完工,並於2024年1月正式交付與承租業者使用。(P.63高分安平港營運處)
- 安平港11號碼頭岸線新建重件碼頭及後線儲運場地,供風電業者為離岸風電基礎設施之施工組裝及儲運之用,預計2024年底完工。
臺中港外港區擴建計畫(第一期)
本計畫內容配合港區長期浚挖大量土方去化及推動離岸風電政策產業用地需求,須加速臺中港外港填方區之開發。
其他
臺中港橋梁與碼頭設施改善工程
配合綠色港口推動港區老舊碼頭增設岸電及供水系統,辦理#8A碼頭整建工程,於2022年6月10日開工,2024年1月5日完工。
高雄蓬萊港區既有倉庫優化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
因應高雄港舊港區開發,辦理蓬萊港區倉庫屋頂整修及優化工程,第一期工項已於2023年2月施作完成,目前第二期工程施作中,同時辦理蓬萊港區基礎設施改善工程,包含電信電力、中央監控設備系統、自來水與污水管、道路鋪面及標線劃設等工程,先期工程已於2022年1月施作完成,改善工程預計2024年完成。盤點高雄港蓬萊商港區整體公共基礎設施,結合智慧化發展並設置五大管線,改善周邊景觀場域以提供遊客悠閒漫步空間,有效提升港區開放空間及友善的人行步道環境。
臺北港南碼頭區公共設施及永久護岸工程
臺北港南碼頭區規劃為多功能多用途開發區,採分期分區填築,後續為吸引民間參與投資設廠,朝智慧車輛產業園區發展,爰辦理相關公共設施及護岸工程。
基隆港造地工程
基隆港西28A與西28B調整為港勤碼頭使用,爰辦理西28A碼頭修船塢填平及相關造地工程,以利後續港區經營之需要。
基隆港碼頭改建工程
考量基隆港E4、W33及W33B等三座碼頭竣工至今已超過50年以上,爰辦理改建工程,以滿足未來營運之需要。
臺北港公共設施工程計畫
為吸引民間企業進駐及提供建廠用地需求,爰興建必要之公共設施。
天使輪(ANGEL)緊急應變
2023年7月20日帛琉籍貨櫃船「天使輪(ANGEL)」於高雄港第二錨區發生船體傾斜並沉沒案,造成船上大量貨櫃落海漂流,以及油污染外洩等情事,案發迄今船東及P&I仍未出面積極處理相關事宜。港務公司緊急成立「緊急應變中心」,歷經65天、35次應變會議,並經由交通部祁次長文中親赴應變中心,與本公司王執行副總經理錦榮邀集交通部航港局、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巡署、農業部漁業署、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臺南市政府、屏東縣政府、伍航船務代理公司及海歷企業公司等相關單位召開應變會議,終於完成漂流貨櫃處置、海面油污清理及船體殘油抽除任務。
期間雖陸續受杜蘇芮、卡努、蘇拉及海葵等4個颱風影響,經本公司、海事工程公司及相關單位多次滾動檢討研商,調整油櫃抽油順序,也將原3天完成1重油艙之抽除作業,協調海事工程公司動員更多潛水員24小時日夜趕工,改為2天完成1重油艙的速度,期間共投入307艘次作業船舶、超過1,327人次(含潛水人員與甲板作業人員),更提前於9月21日完成該輪全數共14個油櫃,共計470公噸之殘油抽除工作。2023年9月22日上午,海事工程公司再次調派潛水團隊下水執行船體全面檢查及確認所有油櫃已無殘油,並完成強化滲油點加固封堵工作。
後續本公司依據交通部祁次長文中指示,仍每日出動無人機以空域方式巡視沉船點周遭水域,且派遣除污船於該輪周邊備便戒護,亦繼續觀測蚵仔寮漁港、旗后燈塔及鳳鼻頭漁港等岸際熱點狀況,戮力保護海洋環境生態;本案件後續交由交通部航港局就漁民因本事件所致災損與衍伸相關費用,以及本公司協助處理貨櫃打撈及殘油抽除等相關費用及所衍生之損失,持續與律師就相關法律議題及後續訴訟程序持續處理中。
鞏固海運樞紐地位
臺灣居遠東區域內有利的轉口地理區位,是與東北亞、東亞及東南亞貿易持續成長的重要利基,且我國前3大國籍航商運能分別位居全球第7、8、12,皆具備一定攬貨能力,亦皆有在高雄港經營碼頭,為高雄港確保一定的貨源,故我國港口在亞太地區的轉口地位雖逐漸轉為區域樞紐,但在穩定進出口貨流、區域貿易關係的支撐下,仍可善用我國集貨能力,持續支持主航線發展。
為維持我國港口長期發展競爭力,港務公司遵循上級指導,持續以港群概念布局分工,將貨櫃集中運作避免內部競爭,以提高整體運作效率與價值,再藉由更加多元的碼頭經營模式,吸引外籍航商來台轉口,並朝特色化產業鏈結發展,如臺北港汽車物流、臺中港離岸風電、基隆港國際郵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