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MenuButtonText
:::

2024年績效與亮點(E)

  • 依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評估氣候變遷實體與轉型風險,完成實體風險質性分析之主要危害:暴潮、強風、淹水、高溫與濃霧;保全對象:碼頭、防波堤、變電站、船舶交通服務中心(VTS)、資訊機房、大型裝卸機具、貨櫃、聯外道路、船舶進出港及裝卸作業等。
  • 以高雄港為量化評估對象:就強風、淹水、暴潮及高溫等四大危害進行定量分析,已提出因應策略;本公司檢討因應策略執行狀況。
  • 轉型風險:風險主要來自政策及法規風險,透過發展再生能源、公務車電動化、汰換燃油機具、更換節能設施與綠色低碳港口以掌握轉型機會,減碳量達2,974.25公噸CO2e

註: 採用2024年電力係數(0.474 kg CO2e/kWh)

  • 港群累積建置13座維生碼頭、完成「花蓮港奇萊鼻海岸景觀廊帶聯絡道路新建工程」工程生態檢核1件。
  • 工程生態檢核辦理共計3場教育訓練,詳本公司全球資訊網內容。

對應SDGs

  • SDG9【SDG 9.1】
  • SDG13【SDG 13.1;SDG 13.2;SDG 13.3】

管理方針

涵蓋之重大議題

  •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因應

政策

  • 氣候目標與指標管理【淨零減碳政策目標】
  • 氣候目標與指標管理【氣候風險調適措施】

管理評量機制

  • 風險管理與財務影響【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風險流程】
  • 氣候目標與指標管理【氣候風險調適措施】

氣候治理與策略

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治理

由於氣候變遷相關法規不斷推陳出新、極端氣候的威脅亦日漸嚴峻,港務公司為及時因應來自各方的氣候挑戰,並進而發掘可能的氣候相關機會,於2023 年調整永續治理架構,成立永續發展策略委員會及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由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內各功能小組研擬相關重要議題之目標與執行計畫,並提報至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擬訂、永續發展策略委員會審議。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每年向永續發展策略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本公司永續治理架構,詳見2024年ESG永續報告書1.1.2 永續治理架構

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鑑別

規劃由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各工作小組與外部專家針對氣候風險與機會,界定對應之短期(1-3 年)、中期(4-10 年)與長期(10 年以上)時間區間,針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進行重大性排序的流程,再以情境量化方式評估對公司營運及財務之重大衝擊,依此規劃實體風險下之韌性調適措施,與因應轉型風險設定低碳轉型目標與轉型措施。後續因應之執行計畫由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各工作小組規劃執行。

風險/機會類型

風險/機會描述

可能影響之時間區間

短期

中期

長期

實體風險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之嚴重程度提升(立即性)

V

 

 

持續性高溫引起長期的熱浪(長期性)

 

V

V

轉型風險

因應「氣候變遷因應法」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管制徵收碳費(政策和法規)

 

V

V

因應市場對減碳之要求與營運需求變化(市場)

 

 

V

業者與旅客對港務公司的負面印象(名譽)

 

 

V

低碳技術研發及應用(技術)

 

 

V

機會

積極推動低碳港服務,吸引重視環境之航商或郵輪商開發(產品與服務)

 

 

V

設備之電動化與電氣化、循環經濟等導入 (資源使用效率)

 

 

V

轉換低碳的替代能源(能源來源)

 

 

V

 

 

風險/機會描述

本公司評估氣候風險與機會具體事件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之嚴重程度提升(立即性)

  • 碼頭、防波堤暴露在湧浪衝擊下的實體損壞與服務功能喪失
  • 碼頭、防波堤暴露在強風下因船隻撞擊的實體損壞與服務功能喪失
  • 船舶進出港暴露在強風下的營運中斷
  • 船舶進出港暴露在湧浪衝擊下的營運中斷
  • 大型裝卸機具暴露在強風下的實體損壞與服務功能喪失
    港口營運相關硬體與聯外道路暴露在暴雨淹水下的實體損壞與服務功能喪失
  • 港口營運相關硬體與聯外道路暴露在暴潮波淹水下的實體損壞與服務功能喪失 
  • 船舶進出港與裝卸作業暴露在濃霧下的營運中斷

持續性高溫引起長期的熱浪(長期性)

裝卸作業暴露在高溫下的營運中斷

因應「氣候變遷因應法」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管制徵收碳費(政策和法規)

  • 「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減碳目標,如無符合將面臨罰則
  • 永續發展目標即將於2025年進行全面檢討
  • 「氣候變遷因應法」審議過程中委員提出公民訴訟入法的要求
  • 「氣候變遷因應法」制定碳費機制,將影響營運模式

因應市場對減碳之要求與營運需求變化(市場)

  • 業者因應市場對減碳之要求與營運需求變化,對於港區之建設之所需設備規格有所要求
  • 旅客需求變化,對於港區設施與服務之要求改變
  • 原物料價格成長

業者與旅客對港務公司的負面印象(名譽)

  • 無法達到設定之減碳目標,造成業者與旅客對港務公司的負面印象
  • 港務公司無推行港區業者落實減碳作為,影響社會對港區之整體觀感
  • 員工對公司推動轉型力道之不認同,進而離職,造成人力斷層

低碳技術研發及應用(技術)

  • 電力需求持續成長,綠能政策導致缺電風險,影響港務公司營運與業者作業用電穩定度
  • 老舊設備不適時汰換產生之高用電量與高碳排量,影響能源有效使用
  • 朝向低碳發展需投入之技術研發或應用之成本

積極推動低碳港服務,吸引重視環境之航商或郵輪商開發(產品與服務)

  • 因應國家政策以及社會大眾對低碳家園的日漸重視,將吸引具低碳發展潛力的業者進駐
  • 透過低碳港服務,可吸引到重視環境之航商或郵輪商開發新航點至港口
  • 國際永續形象塑造:透過減碳作為參與相關倡議,提升對外的低碳形象

設備之電動化與電氣化、循環經濟等導入 (資源使用效率)

透過能源之轉換與設備之電動化與電氣化、循環經濟等導入降低港區營運成本

轉換低碳的替代能源(能源來源)

港務公司與國內業者對再生能源的需求量增加,技術持續突破,市場蓬勃發展。

風險管理與財務影響

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風險流程

本公司依據「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原則」、「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手冊」及「政府內部控制監督作業要點」等法規辦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每年由各單位依單位權責業務設定作業目標,檢視權管業務之重要性及風險性,以進行風險辨識與評估,分析風險影響程度及發生機率,制定各項風險評量項目及內部控制作業項目,本公司推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之流程,請檢視2024年ESG永續報告書2.2.1 內部控制之「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

風險/機會描述

潛在財務

影響

風險/機會描述

潛在財務影響

  1.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之嚴重程度提升(立即性)

營運成本(增加)

  1. 低碳技術研發及應用(技術)

研發成本(增加)

  1. 持續性高溫引起長期的熱浪

(長期性)

營運成本(增加)

  1. 積極推動低碳港服務,吸引重視環境之航商或郵輪商開發(產品與服務)

營業收入(增加)

  1. 因應「氣候變遷因應法」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管制徵收碳費

(政策和法規)

營運成本(尚在評估)

  1. 設備之電動化與電氣化、循環經濟等導入(資源使用效率)

固定資產(增加)

營運成本(增加/減少)

  1. 因應市場對減碳之要求與營運需求變化

(市場)

營業收入(尚在評估)

固定資產(增加)

營運成本(增加)

  1. 轉換低碳的替代能源(能源來源)

固定資產(增加)

營運成本(增加/減少)

收益(增加)

  1. 業者與旅客對港務公司的負面印象(名譽)

營業收入(降低)

 

氣候目標與指標管理

淨零減碳政策目標

本公司2023 年於公司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提出類別1、2「2030 年溫室氣體減量50%,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以2020 年為基準年,參考SBTi 設定每年4.2% 減碳目標量。2024 年港務公司自發綠電2,356.336千度及採購綠電110.288 千度,共計減碳1,169.18 公噸CO2e

註: 採用2024 年電力係數(0.474 kg CO2e/kWh)

由各業管單位依營運可行性與法規要求,制定氣候相關目標/指標:

指標

  1. 依據ISO14064:2018執行2021年溫室氣體盤查相關作業,2022年取得總公司及各分公司(港)之第三方查證聲明書。
  2. 2023年評估氣候變遷實體風險(強陣風、暴雨淹水及暴潮),提出港口韌性調適路徑。

目標

  1. 港區營運管理納入永續減碳意識,招商規範要求業者承諾使用一定比例再生能源或電力機具設備,用電大戶具體承諾減碳時程與比例,港區共同達成減碳目標。
  2. 2023年於公司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提出類別1、2「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50%,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本公司2023 年溫室氣體已於2024 年完成初步盤查, 規劃於2025 年進行第三方查證作業取得ISO14064-1 聲明書並說明對應GHG protocol 規範。

氣候風險調適措施

由於災害發生的不可預期性,並健全災害防救體系,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已制定「災害防救業務計畫」,詳細計畫辦法,請詳見2024年ESG永續報告書5.2 港埠作業安全管理

本公司為善盡財管管理之職責及因應港區營運管理風險,藉由財產保險轉嫁財產損失及營運相關責任風險。本公司應於當年度保險期間屆期(2024年12 月31 日) 前,完成次年度集中保險招標作業,避免產生保險空窗期,以完備公司財產保障,降低分散營運責任風險。

投保險種

商業火災綜合

營運機具綜合

藝術品綜合

船舶

海洋污染責任

船舶運送業營運人責任

旅客傷害

乘客意外

操作遙控無人機責任

營運處所公共意外責任

註:

  1. 本公司2025年財產保險已於2024年12月31日決標,保險期間自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保險費約4,435萬元
  2. 保險年度屆滿前,完成下一個年度之財產保險採購案。

氣候風險減緩措施

港務公司在轉型風險上須注意相關之減碳與永續目標制定是否可如期達成,並透過每年滾動減討修正與調整,港務公司的轉型風險因應需與業者攜手,因自身的碳排量相較於業者低,在整體港區占比低,可透過推動節能、電氣化、低碳燃料與開發或購買再生能源等達成減碳之目標,且都有推動執行之機會與資源,但以港區整體來看,須避免業者之無減碳或高污染行為連帶影響港務公司對社會大眾與利害關係人之聲譽。港務公司2024 年氣候風險因應具體措施、節能減碳及環境相關之成效詳見2024年ESG永續報告書第四章、轉型低碳綠色港群

 

 

 

 

最後更新日期:2025-09-08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