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長期發展策略,交通部參循國家發展政策與運輸政策白皮書,定期執行內外部環境及重要趨勢分析,公告「商港整體發展規劃」,針對我國商港之發展課題,提出具體之發展目標、策略方向及中長期策略(五大面向),並作為港務公司研擬各商港定位與建設計畫之基礎。

我國港口發展課題

  • 國際供應鏈變革影響貨量 成長幅度之港群分工策略
  • 港口發展新議題(國際經貿 變革、智慧、能源)之因應

政治

  • 從多邊主義走向保護主義,影響各國貿易自由度
  • 中美貿易戰、日韓貿易戰等,影響全球供應鏈布局結構

新興港口威脅

  • 東南亞港口崛起,持續強化營運能力,有機會發展出直航模式,將影響我國轉口貨量

經濟

  • 全球經濟發展趨緩,GDP對貨量成長的帶動幅度降低 
  •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之衝擊 
  • 全球供應鏈增加東南亞地區部署

貨源壓力

  • 進出口貨量將持續穩定成長,但成長幅趨緩
  • 轉口貨量持平發展,區域內航線貨量明顯增加及跨太平洋航線運量微幅下降

航商選擇

  • 航商聯盟重組,影響港口選擇方式 
  • 我國以地主港模式經營,在有國籍航商進駐的條件下鞏固貨量,但尚無法吸引外籍業者加入經營

技術

  • 各大商港持續運用科技技術提升港口服務效率,提升管理品質
  • 新通訊技術之開發與應用    

既有競爭港威脅

  • 周邊港口如廈門港、鹽田港等貨量大幅成長,且航線佈局較廣與我國競爭轉口貨源 

社會環境

  • 對環保議題之重視
  • LNG加注與接收站設置需求
  • 離岸風電發展需求
  • 人口下降問題
  • 觀光市場發展前景

國際商港

目標:強化智慧創新與多元服務,鞏固海運樞紐地位

五大發展目標:

(一)貨運發展
  1. 因應市場變革調整各港貨運發展定位,港群共同對外發展
  2. 調配各類碼頭作業能量與使用機能,強化港區資源使用效率
  3. 增加集貨誘因,強化轉口競爭力
  4. 提升加值服務內涵,持續創量增值
  5. 加強業者合作經營,增加港口服務面
(二)客運發展
  1. 結合地方觀光資源,吸引國際郵輪來臺
  2. 協助推動藍色公路政策,發展國內跳島郵輪及渡輪服務
  3. 拓展港區多元遊憩服務,提升觀光服務品質
(三)環保能源因應
  1. 因應國家能源政策,彈性調整港口LNG相關設施
  2. 因應離岸風電產業需求,提供集中配置之發展腹地
  3. 因應國內外環保公約,推動港口永續相關措施
(四)科技應用
  1. 規劃智慧化藍圖與試驗場域機制,落實數位轉型
  2. 建構優質資通訊設施,擴大科技應用範疇以提升安全與效率
  3. 與利害關係人共同推動數位平臺,強化國際鏈結
(五)組織與經營管理
  1. 因應市場變化,調整港口發展戰略層級
  2. 促進航港合作,確保運作效率與財務永續
  3. 因應港口轉型發展,強化人才培育
  4. 促進部會合作,共謀港口發展綜效

港務公司已依循上位計畫—商港整體發展規劃(111年-115年),另提出「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11年-115年)」之下位計畫,經行政院核定,以「深耕核心,提升港棧營運效能」、「邁向多元,開創新興業務版圖」、「數位轉型,打造科技智慧港口」及「永續發展,擴大企業經營價值」四大主軸推動各項業務,執行港埠建設計畫,積極辦理港口基礎設施之優化與升級,並順應經濟情勢及海運市場變動靈活調整經營策略,促使臺灣港群邁向永續經營發展。

最後更新日期:2025-03-28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