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此頁主選單類別為:港的故事

跳到主要內容
:::

選項選擇顯示個別港口的故事

*

高雄港

首頁 港的故事 高雄港
建港歷史
建港歷史
公元1566年僅為一小漁村。

公元1624年荷蘭人入侵台灣後,進行開拓。

公元1662年鄭成功來台驅荷,提倡貿易,對港埠闢建甚力。

公元1684年復對高雄港銳意經營,遂成為高屏地區物產集散之商港。

公元1863年開闢高雄港為國際貿易港,正式成立高雄關。

公元1894年打狗港開放准許外商貿易,英、法、德人相繼雲集高雄港,高雄港之國際貿易日益隆盛。從此高雄港乃從過去之漁港、小商港,一躍而成為本省之主要國際港埠。
公元1883年英船愛斯柏妹號入港測量,11月海關在旗后山頂建一燈台。
公元1890年5月,巡撫劉銘傳,命英人馬禮遜查勘高雄港,將大興工事,以張貿易。
公元 1896年9月15日,高雄港始為日軍攻佔。
公元1899年日本鑒於高雄港具備優良港灣條件,乃計劃於高雄築港。
公元1900年6月日人開始蒐集高雄港建設計劃資料,實施地形、地質、水深、潮汐、潮流、氣象及海底泥沙移動等調查,至翌年5月間完成。當時港內 3公尺水深之區域, 66000平方公尺,流速每小時為4海里。
公元1904年日人著手海岸線倉庫地基打樁工程,疏浚港外沙洲,挖泥填築大港埔一帶鐵路用地40000餘坪。
公元1905年4月日人設立浚港機構,並實施第二次高雄港灣地形、地質、水深、潮汐、潮流、氣象及海底泥沙移動之精密調查測勘,至翌年完成。

公元1906研議興築高雄港計劃,分三期實施。
第1期4年港灣建設工程,於中華民國元年完成,3000噸船隻可以進出,並建有可靠泊七艘船舶的碼頭,和4艘繫船的浮筒。
第2期二十六年建港計劃,直至民國26年完成,可供吃水 8公尺以下8千噸級船隻安全進港。當時碼頭全長為 1878.6公尺,航道水深 8.2公尺,港內可停泊3000~10000噸船隻26艘,建有單層倉庫19棟,雙層倉庫6棟,貨物吞吐量140萬公噸,附近地區的工業,如煉油、製鋁、水泥、製鹼、造船等均相繼建立。
第3期感於港灣設施,不敷使用,8年建港計劃決定開始實施,惟民國30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築港工程全部停頓,除加強港灣維護工程外,在第3期工程期間,僅增加倉庫一楝。
民國28年為高雄港貿易最盛時期,吞吐貨物達320萬噸,總值46800萬日元,泊船能力300萬噸。
 
最後更新日期:113-01-09
底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