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此頁主選單類別為:港的故事

跳到主要內容
:::

選項選擇顯示個別港口的故事

*

臺中港

首頁 港的故事 臺中港
臺中港的歷史
臺中港的歷史
    臺中港位在臺灣西岸的中央,港區全域橫跨梧棲區、龍井區、清水區,但港內大部分設施皆位於梧棲區。梧棲古稱「竹筏穴」,居民多以捕漁為生,故又稱為「網罟寮」,復因位處鰲峰山西麓,故亦稱「鰲西」,西元1891年 (光緒17年)地方士紳集議更名,取 「鳳非梧不棲,非醴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寓意,乃得「梧棲」之名。
    梧棲在清朝時期與大陸福建省的崇武、泉州、廈門,浙江省的溫州等地,舟楫往返密切,遂具早期航運之規模,到了西元1842年(道光22年),往來商旅更日以千計,商賈、洋行及街市聚集,形成早期的梧棲港市。西元1895年(光緒 21年),滿清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於是在西元1938年於梧棲擬訂築港計畫,訂名為「新高港」,並於西元1939年開工,西元1944年日本戰爭失利,全部工程陷於停頓。
    民國50年代初期台灣經濟起飛,進出口急遽成長,造成基隆、高雄兩港擁塞,當時政府預見對外貿易將持續加速成長,乃研議另闢新港因應,於是在1968年8月展開新港港址調查研究,於1969年7月完成新港港址調查報告,並報經行政院核定開闢臺中港為商、工、漁業之綜合性新國際港。
最後更新日期:113-01-09
底圖 *